德必集團的園區既有中小微文化企業,也有很多世界500強的文化企業,如大眾點評等,園區對這些知名企業、大型企業提供的服務有什么不同呢?
蘇榮:大型企業從小型企業成長而來,剛剛提到的大眾點評網就是如此,針對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,我們也會提供不同的企業服務。目前,我們的園區已經有六七千人,很多企業在這個園區中成長起來。在企業發展的初期階段,我們想企業提供很細致的配套服務,例如品牌支撐、品牌服務等,我們還會相應的與政府對接,向相關部門推介園區內的小微企業,利用我們搭建的平臺推介企業。在企業成長起來之后,我們則會從政策、品牌、形象等更多的方面予以企業支持。在企業不斷能發展壯大的過程中,我們還會配套的給予各類硬件支撐,滿足其辦公需求。
與傳統園區相比,德必最突出的創新點在哪里?
蘇榮:德必作為一家民營企業,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中不斷成長,經過了一個由小到大、由弱到強的過程。德必始終堅持創新,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力,在德必,有一個口號叫做“向80后學習,拜90后為師”,我們在園區里面竭盡所能為園區里的80后老板、90后員工提供服務。
在園區文化營造方面,德必是中國堅持人文情懷的營造。園區文化創意產業的創始人普遍比較年輕,所以我們在園區運營的過程中非常重視園區的文化導入和員工服務,通過文化導入讓員工找到自己心靈的歸屬,改變寫字樓那種冰冷的印象。德必的園區里有孔雀,有寵物豬,將來還會養羊駝,這樣的環境構造就是給員工心靈的歸屬。90后最大的特征就是自我,自己的滿意和喜歡是他們考慮問題的重要方面,園區人文情懷與環境的支撐恰恰滿足了他們的需求。這也為企業留住人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。
在園區產業服務方面,德必形成了多層次的服務體系。首先,在企業服務方面,我們為企業提供包括人才代理、人才招聘、工商注冊、財務代理、辦公空間等在內的通用服務;其次,在產業服務方面,我們以精細化為方向,不同行業、不同門類的企業分門別類。例如,德必有一個“V系列”園區,這個園區由40多個來自意大利的文化創意設計企業構成,這個園區成為同行業實現國際交流的重要平臺,例如一些高端論壇等,很多國內企業在這里走向了世界。園區分類精細化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服務的精細化,滿足了不同類型文化企業的發展需求。第三,在人文服務方面,德必不斷創新員工服務,以人為核心。我們曾經做過“帶著孩子來上班”的探索,通過招募園區志愿者、配備兒童活動設施等滿足孩子們玩耍、學習、食宿等需求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,解決了這些員工的后顧之后,也間接的降低了人才的流動性。
您的園區在篩選企業時的標準怎樣?
蘇榮:在上海,德必園區是精細化的,篩選條件自然很嚴格,從選商到育商,都是如此。例如在電商產業園內,能夠為電商產業服務的企業才能夠入駐,例如大數據分析、云計算等,我們會非常歡迎。入駐的企業一定要符合園區的產業架構,這一一道門檻,并非任何企業都能進駐。
德必在中長期的發展布局方面有哪些創新?
蘇榮:在布局方面,我們主要還是集中在一線城市,如北、上、廣、深這樣的城市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關鍵是人才,一線城市集聚了大量的人才,而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需求非常巨大,這是二三線城市無法滿足的。
另外一個趨勢就是國際化,例如美國、意大利等市場,我們都有所考慮。布局意大利的主要目的在于獲得歐洲文化創意產業的設計理念、設計精髓、設計品質;布局美國則是是獲得科技創新的動力,科技創新的源頭,推動文化科技的融合發展。因此,德必以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“兩輪驅動”為發展戰略。